勇士夺冠需团队协同,非库里独力可成,需最大化发挥优势。

2025-04-12 02:22:00

巴特勒加盟勇士队时,外界对这对“突投双核”的组合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想象中,巴特勒能够持球突破防线,而库里则通过无球跑动寻找致命一击的机会,他们的配合理论上能够将对手的防守撕得支离破碎。然而,现实却与预期相去甚远。

巴特勒在勇士的战术体系中,似乎成了一个“透明人”。他的场均数据看似不错,有17.3分、5.8次助攻和5.7个篮板。然而,仔细观察比赛的人都知道,他很多时候在底角只能充当观众的角色,偶尔接球单打,或者依靠搏取罚球来得分。这让人不禁要问,勇士的战术选择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从一些比赛来看,勇士队似乎并没有充分利用巴特勒的突破能力。当巴特勒能够吸引包夹并压缩对手阵型时,球权却总是绕着他转。比如在一次对马刺队的关键进攻中,格林宁愿将球传给被包夹的库里,也不传给处于弱侧的巴特勒。这样的传球选择,不仅导致进攻机会的浪费,也影响了比赛的节奏和连续性。

勇士队一直以“库追挡拆+传切体系”为核心,但在格林退化、汤普森离开后,这套体系已经漏洞百出。巴特勒的加盟本该为球队带来新的解决之道,但科尔教练似乎并没有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当对手用换防策略锁死库里时,为什么不让巴特勒持球冲击错位?或者给了球权冲击内线后,为何不搭配空间点来拉开防线?

以勇士队输给马刺队为例,即使没有文班亚马这样的内线巨星坐镇,勇士的外线投射也表现得惨不忍睹,48次出手仅命中16球。这种情况下,巴特勒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对抗强吃对手的内线球员,逼迫对方协防后再分球寻找空位队友。然而现实却是,勇士队让巴特勒打了很多无球,而且在衔接段还让库明加与他一起登场。当巴特勒持球发动挡拆时,虽然能冲击内线压缩防守,但得到空位的队友们却常常以打铁告终。

科尔教练对“传切体系”的执念让巴特勒的战术地位降低,甚至不如新秀波杰姆斯基。当库里被包夹时,勇士队宁愿让格林站高位发牌、波杰姆斯基持球突破,也不肯把球交给最擅长造杀伤的巴特勒。这种战术选择直接导致勇士队在关键时刻的进攻效率不高,也让球迷们看得着急。

此外,巴特勒与格林的功能性重叠也是勇士队的另一个死结。两人在场上都不以投射见长,同时登场时对手会直接收缩禁区,导致库里跑出空位的机会减少。当巴特勒、格林和库明加三人同时登场时,勇士队的进攻效率暴跌,几乎达到了联盟倒数水平。

科尔教练的轮换选择也让人费解,有时会给人一种炫技的感觉。他坚持让巴特勒打“伪首发”,但在关键时刻却迷信“库追”老班底,不愿意灵活变通。这种一成不变的战术安排让巴特勒在勇士队的处境愈发尴尬。

巴特勒在勇士队的尴尬境地还源于教练组对他的“半信半疑”。管理层引进他是为了解决“硬仗无人能打”的问题,但教练组似乎只把他当作“备胎”。当库里手感火热时,巴特勒被当作3D球员使用;当库里被锁死时,又指望他临时救场。这种“既要又要”的态度让巴特勒在场上愈发犹豫不决。

相比之下,他在热火时期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战术支持。斯波教练围绕他打造了“一突四射”的体系,全队陪他玩对抗、磨阵地。而在勇士队,巴特勒连最基本的突破空间都得不到。这种环境下再强的突破手也难以发挥威力还容易受伤。

为了冲击总冠军勇士队必须彻底重构巴特勒的战术地位。关键时刻应该让巴特勒主导挡拆并与库里形成“突投双威胁”。此外还应减少格林+巴特勒+库明加同时在场的时间搭配更多射手拉开防线设计专属“巴库连线”等战术。只有这样勇士队才能有资本与湖人、快船、雷霆等强队掰手腕否则即使库里再出色的三分也难以填补战术上的漏洞。